道德讲堂
上善若水—让友善在社会中发光发亮
2015年06月19日 浏览次数:42214次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友善。
道德经里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人生在世,我们需要拥有一颗友爱之心,更需要一份友善之情。
我想起我去年到杭州,那个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在一个没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过马路,走到路中间,看到一辆公交车开过来,于是下意识停了下来。让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公交车在我面前刹车停了下来,司机示意我先通过。后来我才知道,杭州规定公交车必须礼让行人,并且每天都会派巡查人员定期检查,虽说是制定了规则才使得车让人得以良好的发展,但浓浓的友善之情让整个城市和在这城市的每个人都感到十分舒适。
所以友善待人自然离不开宽容、礼让他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这时别忘了在自己心里装满宽容。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如果有那么一点点宽容的胸怀,有那么一点点冷静和忍耐,有那么一点点谅解和平和,社会上就会减少更多悲剧。“冤冤相报”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在生活中,我们的宽容,就是友善的体现。
我想到一个故事:一天,太阳和风争论究竟谁比谁更有力量。风说:“你看下面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完后,便使劲儿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它越吹,老人将外套裹得越紧。后来,风累了,没力气再吹了。这时,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就开始擦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想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善所释放的温暖比强硬来的更有力量。
其实,友善待人很简单。“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在生活中多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可以了。不要因为同事不小心弄脏了你的新衣服而生气,不要因为食堂排队人多而选择插队,给公交上的老人小孩让个座位,给擦肩而过的路人一抹微笑,给不小心做错事的朋友一些关心,自觉的在图书馆把手机调静……待人友善,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罗曼罗兰说过:爱与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与真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宽容和温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以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共同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友善也始终是人们所颂扬的焦点。想必大家也都听过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叶家,因为宅基的问题发生争执。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叶家。张家人写了一封信,张英看后,淡然的回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万分欣喜,以为张英会用什么手段可以摆平叶家,谁知道写了这么一封信,不过也只好照办。而叶家竟被感动了,也让出三尺来。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成为佳话。
而现在,高考刚刚过去,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也是值得我们点赞的,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这些天为了安静换了别的锻炼方式,地铁施工人员们早早的关闭了轰鸣的机器,交警同志们为考生保驾护航,献爱心的人们也在用各种各样的的方式为考生带来便利,友善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古人云:"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这就是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也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友善,是社会的润滑剂,能够让别人如沐春风,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能够减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麻烦,有助于社会团结与进步。因此,我们都需要继承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对家人、邻居、同事友善,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共事,一起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未来,也为了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