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
聚平凡之力 筑公德之基
2015年06月19日 浏览次数:36789次
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西工人报社的文嘉欣,今天,我所要演讲的题目是《 聚平凡之力 筑公德之基 》。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需要保持安静的书店,却有人在大声喧哗;需要维持秩序的队伍,却有人强行插队;需要保持洁净的公园,却有人随地吐痰……,请问,当时的您是什么感受?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而如果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那么你的美貌将是永存的。”
也有人这样说过:“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也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但如果你失去了社会公德,你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因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说起社会公德,那么,社会公德是什么?它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之间的道德,是人们为了群体利益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它是大事,也是小事;是抽象的,也是具象的;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也是洗手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琐碎小节…….
在我的认知里,社会公德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也并非亦幻亦真的镜花水月,它就像一座大厦,而筑起这座大厦的基石,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
2012年春运,我在火车站碰到一个全身挂满行李的返乡农民工。南昌的冬天,刺骨的寒风,可那位农民工却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当我给他让座时,他连声说着:“谢谢!”却只坐在了随身携带的油漆桶上。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把位置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这,就是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一个可亲可爱的群体。当我们还在为高校食堂贴着“农民工不准入内”而气愤,为有人把农民工赶下地铁而愤懑的时候,他们却用博大的胸怀,宽容着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质疑。在他们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光芒。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公德大厦最为坚固的基石。
2014年5月,宜春市两位少年英勇夺刀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是的,他们就是柳艳兵、易政勇两位同学。当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凶残的歹徒手握刀具、见人就砍的危急关头,他们挺身而出,同歹徒搏斗。在确保一车人安全的同时,他们自己却身负重伤。
他们,只是普通的中学生,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正义。我想,正是有着千千万万个这样的道德榜样,公德大厦的根基才得以牢固。
2013年,我走出象牙塔,成为一位媒体工作者。新闻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但却四处奔波。当我和同行一起交流,谈及“是什么力量支撑我们奔走于新闻一线?”时,一位有着20年从业经验的老记者这样说道:“记录真实生活,传承社会美德”。
新闻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新闻记者肩负着“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重任,在构建社会公德大厦的过程中,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一个讲究社会公德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也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高尔基说:“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创造自己新的道德。”
朋友们,公德之火之所以燃烧,是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公德之花之所以绽放,是因为你辛勤地浇灌;公德大厦之所以宏伟,是因为你勤勉地构建。
你、我、他都是这座大厦最好的基石,就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公德大厦的屹立不倒打下最为深厚的根基。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