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
以无私奉献为标杆——当好人民满意教师
2015年06月19日 浏览次数:27238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以无私奉献为标杆——当好人民满意教师》。
孟子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以真诚之心,做信义之事,这可以说是诚信原则的基本内涵。只不过在这儿,所谓的信义之事究竟所谓何事?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义务;还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念;亦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态度。在我看来,信义之事是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的最终,必将转化成为一种行动。那是不计任何报酬的给予,那便是所谓非做不可的事情,那就是——无私的奉献。
就在不久前的,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当中去。”在这段话中,不仅充分肯定了劳模的职业素质,同时更突出了劳模的职业精神,这就是无私的奉献。我是工会系统的一名新兵,来到干校之前,我曾在我省的地勘部门工作。以至于,当我听到习总书记,在劳模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后。我的脑海中,油然浮现一位昔日地勘系统的老前辈。他叫韦天设,他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老劳模。
说到在地勘队的工作,总是发散着一些难以名状的寂寥;而一旦说到韦老其人,似乎少了许多华丽的辞藻,而多了些朴实的味道。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即是“小我”、“大我”、“忘我”。“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水珠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到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岁数的人不是儿孙满膝其乐融融,就是养心静气安度晚年,甚至更多的人尚自难以迈入古稀这个门槛。“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对于在江西地勘奋斗几近58个年头,早已迈入古稀之年的韦天设来说,他的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
在队里年轻人的眼中,他是无私的,在常年吃技术饭的地勘队中,尽管他从未说明收过任何一个徒弟,却把每个工作日上午定为队里专门的“答疑解惑”时间,他像个下盲棋的棋手一般,在技术员之间来回走动,对于任何技术问题,他都全部倾囊相告,在他看来,厚此薄彼最终影响的是队里的利益,而集思广益方能推陈出新。
在矿老板的眼里,他是真诚的。有一次,原本打算高薪聘请他,担任某矿技术顾问的矿老板,却反而被他“连哄带骗”地推荐给队领导,并直接促成东乡船岭铅锌矿项目的合作开发,事后,矿老板感言:“韦工程师满脑子都是集体,同他合作安全系数实在很高”。
在局里领导的眼中,他是朴实的,在职和返聘多年来,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个人要求和提升工资待遇,反倒是组织上几次找他谈话给他增加待遇,对此,他的妻儿总是常常抱怨他傻,他却呵呵笑称:“人不能光想自己,有功夫多为社会做点贡献才是硬道理。”事实上,正是在这种无私奉献理念的引导下,他方才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实际角度,诠释了其“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授徒不收徒,奉献轻回报”的职业操守,与高尚作风。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回顾完韦天设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奉献之路,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犹似回响我的耳旁。作为一名工会系统的新兵,我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工会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加深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工会维权的实践性操作性上加大调研力度,以积极的态度忠诚于工作,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信仰。才能像那些受到表彰的劳模那样立足本职、胸怀全局,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