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专题新闻 >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体会
揭安全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江西省总工会 浏览次数:21404次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自17年8月出版已来,已加印几十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极大的反响。学习这本书,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他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梁家河,播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是这一伟大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情感起点。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走向社会的第一站,也是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地方。这七年,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由懵懂少年走向成熟青年的蜕变期,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期。正是在梁家河,使他读懂了什么是农业、农村、农民,读懂了中国社会。
几点体会:
1.“要勤学实干”。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习近平在梁家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渴求知识,崇学尚读,留下了许多好读书善读书的佳话轶事,如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他的博学多识赢得了村民的尊重。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种好学习,善学习的作风保持至今,2017年12月8日下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关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话题,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院士做辅导报告,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2.“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伟大的梦想是靠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在梁家河的几年里,他一直苦干实干,同他一起劳动过的王宪平说“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儿都不惜力”,因而被誉为“好后生”。当上村支书后,他大刀阔斧地抓生产,组织农民打坝打井,改革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在全省率先引进沼气新技术,实干苦干创新干,让全村较短时间内就焕发勃勃生机,也让自己的青春在梁家河格外熠熠发光。今天,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知行合一的真实写照。
3.“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青年习近平为什么在梁家河村和赵家河村群众中有那么高的威望,说到底,是他把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所有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照自己的工作,也应该眼光向下,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努力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我相信,只要全体工会干部职工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宗旨,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创造工会工作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