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专题新闻 >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做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华光耀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江西工人报社 浏览次数:23049次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特别是省总工会党组组织我们集中学习、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蕴含了巨大精神能量的著作后,我对总书记的这番话,对我们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身为党员干部,理应时时刻刻心系人民,将群众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他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了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成为大家都拥护的村支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正如他今年新年伊始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青年习近平交出的梁家河村的发展答卷,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如今,习总书记带领全党深入解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答卷,现在已经赢得到了人民的赞许和世界积极的回响。
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和残疾孩子真诚相待;从把蓝色大衣送给上师范的武晖,到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房东碗底下;从“解衣推食”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送给讨吃老汉,到离开梁家河多年后还给吕侯生治病慷慨助人;从在赵家河村“整队”果断治理神车沟,到为梁家河村打淤地坝办沼气,等等这些,无不体现出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和大仁大爱。书中很多细节呈现,都让我无比动容和激动,他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对普通群众充满真情……总书记对百姓的深情厚谊,感染和鞭策着我也要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为群众干好事、干实事?习近平用他的七年青春奋斗告诉我们,要勤勉务实,更要敢于担当。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时,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扎扎实实。和村民们聊天时,他从来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说的都是村民们的心里话。“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只要能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他都带着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也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反观当前,少数党员和个别领导干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跟不上形势,有的作风漂浮、不深不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摆资格、摆排场;有的拈轻怕重、挑肥捡廋,讲条件、讲待遇;更有甚者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吃拿卡要,不收敛、不收手。青年习近平用他的经历为我们敲响警钟、为我们指引方向,共产党人一定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赤诚的为民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
只有真切了解群众的疾苦,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既然选择了成为党的工作者,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选择人民群众急需的事情去干,选择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去干,特别是要把那些已经决定了的事,说了就干,干就干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习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知情时代的体察民情、为民办事,到担任总书记后提出精准扶贫、共同富裕,贯穿数十年的爱民情怀与党的宗旨可谓一脉相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熔铸在党的肌体、沉淀在党的血液里的价值基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让我极大地增进了一名党员干部要为民服务、勇于担当的思想觉悟,更让我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实践根基、精神要义的理解,这将成为指导我今后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我国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对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再次提醒我,必须牢记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牢记省总党组的信任和重托,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争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士,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