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欢迎登录江西省总工会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专题新闻 >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牢固树立为群众做实事的价值追求

刘华东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江西省总工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21466次

字体大小:【默认

近日,我怀着虔诚的心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联系去年10月份参加省总工会延安培训班到梁家河现地教学的一幕幕,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和洗礼。我为当年知青插队的艰苦环境所冲击,也为大国“掌舵人”的成长经历所感动,更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与群众水乳交融共同生活,确立为群众做实事的坚定信念所折服。

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其中一点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这一段话,我以前是没有往深处思考过的,然而,当去了梁家河村,当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后,我深深了体会到其中沉甸甸的份量,也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特殊而至高无上的位置。

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诠述。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而言,群众是天、群众是地,群众是他要为之终生服务、为之担当负责的亲人。2002年,习近平发表一篇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里面就讲到了几年中过了“四大关”,就是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正是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青年习近平才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生活的不容易,也使他深刻了解了中国农民的需求、期盼和愿望,培养了他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奠定了成为国家领导人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说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无论走到哪里,我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总书记对黄土地的一番表白,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和赤子之心!

群众感情,群众观念,不是一句简单口号,也不能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与青年习近平同窑洞住过的雷平生同志说,习近平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农村的7年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点,为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做出一件件实事。习近平同志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将来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在离开梁家河的日子里,他始终关心着老乡的收入、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一上任,就向国人清晰地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也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服务群众就必须了解实际,为群众做事就要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的。在历史亲历者口中,我们也总能听到“近平是了解实际的”“插队几年让他更加了解实际”等表述。青年习近平也给人们留下讲问题“讲得最实”“办法最管用”的深刻印象。当年与习近平共事的陶海粟同志讲道,习近平做事总是沉稳务实,他不喜欢“三板爷”“三把火”式的工作方法,而讲究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正是习总书记这种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支撑他在陕北这块红土地上取到了父辈革命者缔造的“真经”,完成了他最初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这一学校“毕业”后,基层是什么样、群众在怎么想、事业该怎么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这些积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正是这种坚定的人民信仰、以人为本的初心,引领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这一本书,关键是要从中吸取精神养分,用以党性修炼和指导实践。工会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基本属性。作为一名工会干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群众观念扎根心底,以服务群众为已任,以群众评判为标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为推进新时代工会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西省总工会 在线活动 信访邮箱 安装APP

扫一扫客户端

江西产改
微信小程序

扫一扫客户端

工会普法
专场竞赛
收 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