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专题新闻 >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通过学习走向未来
欧阳华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江西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浏览次数:19229次
细细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每每被书中的主人公——习近平同志七年知青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感动。
无论是“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讲话特别实在,特别有意思”、“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还是“功成不居,谦虚谨慎”、“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立志办大事 不搞形式主义”、“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等种种表现,无不显现出青年近平那种脚踏实地、一心为民、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
这个年龄最小——只有15岁的知青;这个别人都哭,就我一个人在笑的知青;这个大多数人都走了,唯独他还在坚守的知青……七年的知青岁月,近平同志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意志,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让他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怀为民谋利抱负的伟人。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作为一个终身以“教”与“学”为职业的工会干部教育工作者,在青年近平同志众多的优秀品质当中,让我最为难忘的还是他对“学习”的执着,那种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的思想境界。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放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在窑洞里的时候,近平就在炕桌上、炕沿上写字。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搬一块石头,坐在石头上,趴在磨盘上写。他写字的姿势挺有意思,把纸斜着放,手也顺着纸的角度,斜着写字。后来我也试过一次那样写字,感觉是比较顺手。近平写字很规矩,一笔一画地写,每一个字都整整齐齐,清清楚楚”。
“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喜欢写东西。他带来不少书,不仅自己经常看,也把书借给别的知青和村里的老乡看,他也从别的知青那里借书、找书看。”
青年习近平对读书学习的执着,在《岁月》中几乎随处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学生座谈时也曾讲过“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令人动容。
实际上,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始终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始终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可以说,正是这种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人生。
2013年3月1日,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一个新论断: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95年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总结,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重要秘密所在。
同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信峰会后与外国专家座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建设学习大国的提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全党学习带动全民学习、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引领学习型国家建设的良好形象,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高度的学习自觉、自信和自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成熟型政党的开阔胸怀和世界眼光。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多次强调:“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当前,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不论是攻坚克难还是深水跋涉,全党都必须向学习要定力、要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尤其是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纷繁复杂,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社会矛盾多发,推进改革发展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推进我们的事业,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要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争分夺秒加强学习,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物质生活、信息获取手段都已极大丰富的今天,很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乏力、思维懒惰的坏习惯,有的为了应付场面、摆摆样子而学习;有的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搞选择性学习,合意的就学、不合意的就不学;有的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更有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等。对比总书记当年在生活清苦的条件下仍能自觉做到艰苦奋斗、刻苦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思检讨,检查自己学习上是否太过放松、思想上是否太过安逸,自觉做到重整行装再出发。
学习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读书、修身、立德”。读书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古人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干部要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现人生追求。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历史告诉我们,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有带着执著的信念学习,带着求知的欲望学习,带着实践的需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才能强固立身做人之本、夯实为政做事之基。从政如此,治学如此,做教师更当如此。
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