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专题新闻 >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行有楷模
方明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省总工会研究室 浏览次数:21692次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凝练朴实的文字,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书中的一章章一节节,如一幕幕电影,回放习近平总书记七年上山下乡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一位大国领袖成长历程的重要阶段。我多次认真拜读,每读一遍都有新的认识、新的体会、新的收获,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感悟之一:这是新时代的劝学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生动展现了习近平的读书学习的场景,有些老乡讲道,“习近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我们应当结合青年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感悟之二:这是新时代的励志篇。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感悟之三:这是新时代的情怀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习近平“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都是习近平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从政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对待这种不确定性,总书记的选择是:“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感悟之四:这是新时代的实干篇。“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贫困面貌,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和插队知青们做了四件事:打坝淤田,修沼气池,种蔬菜,建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小店。这四件事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也让习近平知道了基层的艰辛。当他成为国家领导人以后,他的这段经历让他更懂人民,也使得他的牵挂已不止是梁家河,而是中国的每一个乡村,每一个人民。不论是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提出“中国梦”,还是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凝聚着他在梁家河七年插队生活的思索和智慧。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争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士。
通过参加这次的学习,使我武装了头脑、明确了方向,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收获”。
收获之一:群众是党员干部的“立根原”。习近平以模范行动告诉我们,共产党人要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要以人民为根本,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党员干部要把根扎在群众之中,同群众根连着根、心连着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善良的纯朴的公正的,群众中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正如习近平曾在一次自述讲:“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收获之二: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充电器”。之所以要学习,从党员干部个人成长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党员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步伐的潮流,才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收获之三:干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干部的基本功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应该到艰苦环境中,放在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接受实践历练,而基层和艰苦地方则是他们成长的沃土。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练好勇担新使命的“基本功”,才能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着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答案,为我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我们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