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欢迎登录江西省总工会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专题新闻 >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贯彻十九大工会在行动

不纠结迎面而来的困苦与得失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王志远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江西工人报社总编室  浏览次数:19613次

字体大小:【默认

四十九年前的1月13日,北京去陕北延安的专列上,众多的家属们与刚刚走出中学大门的亲人依依不舍地惜别。知青们热情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上山下乡”政策,即将告别繁华的大城市,奔赴千里之遥的黄土高原插队住窑洞,当农民,干农活。那一刻,亲人分别,很多家属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许多知青也哭了。

只有一位清秀的少年在笑。亲属都说,你怎么还笑啊?这位少年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你们哭什么呢?所以其他人也是破涕为笑。

这位坚强沉稳的少年正是习近平,那时,他年仅16岁,实际上还不满16岁。

骨子里,少年习近平心头却有着不轻易抱怨和倾诉的压力:他敬爱的父亲,曾为西北人民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已经受到了9年的迫害,命运未卜;亲爱的母亲也过着受审查、挨批斗的生活,他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头上还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好好的一个家庭四分五裂……

知青们的出路——入伍、招工、招干、上大学,对“黑帮子弟”习近平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但他冷静微笑着,跟随大部队奔赴荒凉的穷沟沟。几经转辗,他和伙伴们来到了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大队距离公社有15里路。无法想象的艰辛与困苦的考验迎面而来。

如果说别人的人生是从零开始,那么,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习近平人生的第一步则是从负数开始。他在不同于常人的逆水行舟。

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印象是,总书记当年下到异常贫穷落后的农村之后,就一个字:干。希望和未来,很渺茫,他无法知道,但是他没有纠结迎面而来的困苦与得失,与梁家河乡亲一道苦干实干,努力地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村子面貌,也改变着自己的意境。

插队做农民,是他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刚刚迈入社会的年轻的习近平认真系好这第一粒扣子。一两年的工夫,在劳动中,在刻苦读书学习中,在与农民亲密接触中,他就闯过了“四关”:跳蚤、饮食、劳动和思想。凭的也就是一个干字,不消沉,不抱怨,不空想。干,干什么?身体吃苦劳动,饭吃不饱,酸菜是难得的“上等菜”,衣服穿不暖,还是要干,每天从6工分,干到每天能打10个工分,10工分仅仅是1角多钱。他完全成了一位实实在在的农民。一年出工三百天以上!帮谁干?他的思想逐渐升华,个人的得失已经不算什么,帮穷苦的农民干,希望黄土地上的农民能吃饱穿暖,不再外出讨饭。他皮肤晒红了又蜕皮,那个苦,一般的人受不了。他帮助洗则所,大冬天,他撸起袖子,跳下冰地帮农民打水井……怎么干?他不搞形式主义,实实在在,符合实际。他开动脑筋,办了全省第一个沼气池,还在村里搞起了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和磨坊。村里人都说“近平真是个好后生”。父老乡亲赞美的背后,是习近平万苦千辛的付出与真挚、无私的奉献。

他能干实干敢干,待人随和,亲和力很强,处理问题能力强。这源于他平时观察和思考,也源于他大量的读书学习。白天身体劳累,晚上在煤油灯下还要学习到深夜,再加上政治上的打压,体力和精神消耗都非常大,一般的人很难坚持下来。他不纠结眼下的困苦与得失,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怀!他读了大量的书籍,当时带去的书箱,一般的农村劳力提起来都感觉特别沉重。他的阅读广泛,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军事等等都有精读。他读书喜欢思考,由此及彼,弄懂吃透,记忆力强,然后还要与伙伴们讨论。他是“黑帮子弟”,一般也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所以困境中的习近平读书毫无功利性,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为了求得一本书,他有时要跑好几里路。

就是这么一个好后生,在那样的时代环境里,入团、入党并不顺利。习近平没有放弃,也没有抱怨。其他知青陆续招工、入伍、上大学,走了,离开了穷沟沟。他却无法离开。他很冷静,说,万一走不了,我就在梁家河做一辈子农民吧。他是最后离开的一位知青。那个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中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一段经历,他已经在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延安人,一个地道的农民。举目无亲的最困难的日子里,延安人民也向他伸出了无私的帮助之手,在感情上接纳了、包容了、关怀了这个好后生。他的意志,他的品格,他的学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当地人民欢喜和称赞。最后他入了党,还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来梁家河的面貌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说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形成了一种既定的、不变的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多为老百姓,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习近平的宝贵青春年华,献给了爱他的和他挚爱的黄土地。

乡亲们都说,习近平是凭自己的能力干出来的!后来,一级一级的组织都推荐最后坚守在黄土地的习近平去上大学。

习近平在要离开梁家河临走的一刻,七年的酸甜苦辣,形成了梁家河群众对他的依依惜别。早上推开门,外面都站满了老百姓、乡亲们。习近平哭了。    

四十九年后的新年伊始,应江西省总工会党组的安排部署,我和工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一样在灯下捧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掩卷深思的时候,想起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发表的亲切而又激人奋进的新年贺词,比如其中的:天道酬勤。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才能让人民群众少操心、少烦心。我也想起了2017年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如其中的: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同样的想起了习主席的2016年新年贺词提到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还想起了习主席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的: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当然,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以及习主席2014年发表新年贺词时强调的,改革是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

奋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付出。蛮拼的。艰辛的努力。耕耘。进取等等。这是我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梁家河风风雨雨的知青历程之后,从几年来的新年贺词中联想到的几大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凝聚成一句话应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手头的工作。这些不畏艰难困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扎扎实实苦干巧干的精神内核,与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实践、锤炼与思想收获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插队本身是一个标志界定的一个阶段,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那么在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谙熟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感觉源于此、获于此。

从负数开始的人生,七年艰辛的苦难,不仅没有将习近平打倒,反而使他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也为他治国理政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这绝非空谈,也绝非易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人生第一步迈出来,就是来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下子就呆了7年。那个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可见,他当年不一味地纠结个人迎面而来的困苦与得失,心系苍生,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年来,人们从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中,充分感受到了他的人民情怀,充分体味到了他的赤子之心。  

“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人民是关键词,更是主题词,饱含着对人民的深彻牵挂,饱蘸着对人民的炙热情怀,听来让人心里温暖、眼里盈泪。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历程,蕴含着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之后,我就想,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人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论什么年龄阶段,无论什么身份、职业,都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对我而言,岗位在总编室,要时刻保持政治定律,提高采编素质,创新报道方式,踏踏实实干好手头的本质工作,让读者满意,让报社放心。最重要的是,像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样,不纠结日常中的得与失,名与利,不回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麻烦事,扑下身子,以进取之心多思考业务,多请示求教,一步一个脚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社委会的领导下,众人合力,报社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好日子也就是自然的事。

我还将这本书介绍给正在外地求学的儿子,我告诉儿子,虽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操心事,但是不要抱怨,你们的青春时代,比起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好一万倍都不止。现在和将来,肯定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是要听党的话,要有眼界,要有胸怀,要有大局观念,要有正义感和对单位对家庭乃至对自己青春的责任担当。我希望儿子去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心读一读。无论何时,都不要过分纠结随时可能迎面而来的困苦与得失。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有奋斗的青春才算是真正的青春。天道酬勤,艰辛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自己拼出来的收获,那是特别的香甜有有意义。                                       

总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采访实录的形式,创新话语体系,客观真实地向人民宣介了我们党的领袖人物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段非凡经历。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历史地了解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江西省总工会 在线活动 信访邮箱 安装APP

扫一扫客户端

江西产改
微信小程序

扫一扫客户端

工会普法
专场竞赛
收 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