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停工留薪期该如何发放工资
职工受伤了在家休息,还能拿工资吗?近日,老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老张在某企业上班,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导致膝盖和手肘处骨折。目前,老张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医疗费已经由公司支付。
“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工作,家里日常开销大,这下我受伤耽误了不少事情。”对于这次受伤,老张最担心的还是费用的问题。好在公司负责人特意来看望老张,告知他这算是工伤,让他放心休养,还跟他说这段时间都算是停工留薪期。
听到公司负责人的话,老张确实放心了不少,但公司负责人所说的“停工留薪期”究竟是什么,老张不太理解。
为此,老张向律师求助,咨询停工留薪期是病假吗?期限有多长?如果公司不支付工资,自己能要求经济补偿吗?
【点评】首先,要明白停工留薪期是什么意思。停工留薪期不是病假,是劳动者因工伤需要就医,且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的期限。那么,员工停工留薪期工资该如何发放?一般来说,受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而员工的工资是按照员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等,但是不包括加班工资。
其次,停工留薪期究竟有多长,有没有限制?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且不超过伤残等级鉴定作出之日。一般是根据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来判断,如果职工的受伤情况比较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继续治疗的,那么可以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但延长的期限不超过12个月。也就是说,停工留薪期总体来说不超过24个月。
最后,如果用人单位在这期间不发工资,职工是否可以主张经济补偿?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以此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主张经济补偿。但是,停工留薪期工资的性质为工伤保险待遇而不是劳动报酬,所以劳动者仅以用人单位未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无法主张经济补偿的。
发生工伤后居家办公公司不支付工资怎么办
吴先生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因行动不便,领导便安排他居家办公。之后,吴先生被认定为工伤。公司只支付工伤假的工资,拒绝支付居家办公期间的工资。吴先生想了解一下,公司的做法合理吗?
【点评】在申请工伤认定期间,公司安排员工居家办公,如果员工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公司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结合吴先生的情况,自他的工伤发生后到工伤认定作出之前,公司安排他居家办公。这种情况下,虽然吴先生未到单位上班,但如果他履行了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那么吴先生应当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因此,如果公司拒绝向吴先生支付居家办公期间的工资,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遇到这样的情况,吴先生可以先与公司协商,要求公司支付自己居家办公期间的工资。他还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此,笔者提醒广大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留好劳动合同、病历材料、微信聊天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证据。
入职后未签劳动合同面临失业该如何维权
季女士在一家公司已工作4个月,但一直没签劳动合同。季女士想:“本来想着没有签合同也没事,反正不影响自己每个月按时拿工资。”如今,问题出现了。近期,领导对她工作不满意,特意指出她迟到早退的情况。
季女士想了又想,回忆起平日里有的同事的情况和自己一样,而自己的工作做起来游刃有余,可能是领导想逼迫她提出离职。
为此,她想了解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维护合法权益,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
【点评】一方面,季女士如果与公司没签劳动合同,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从用工第二个月开始,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因此,季女士作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从入职第二个月起的两倍工资差额。这部分的权益,不论季女士是自己离职还是被单位辞退,或者不离职,都是可以主张的。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以劳动者工作能力不行,不能胜任工作逼迫劳动者离职,劳动者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要区分情况讨论。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各种否定和打压之下选择妥协,且提交了注明个人原因离职的离职申请,那将无法主张经济补偿。倘若劳动者选择继续留在单位,那还有机会获取补偿。比如,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于是对劳动者进行调岗或者培训。在这一系列操作之后,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想要解除劳动关系的,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并且支付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不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也可以,那不仅需要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并且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在没有调岗或没有培训的情况下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那么用人单位大概率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劳动者的赔偿金,也就是两倍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