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推荐理由
“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是工会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传统工作品牌。针对该项工作中存在的内容单一无趣、活动质量参差不齐、职工参与意愿不高、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等问题,南昌市总工会在策划实施上,探索“传统焕新+互动体验+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模式;在组织运作上,构建“工会主导、职工参与、部门配合、市场加入”协同工作机制;在宣传传播上,联动线上、线下、媒体等多维平台渠道,实现职工知晓度达89.75%,职工参与满意度达93.48%,为“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可*的实践样本。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理论筑基,形式出新,打造融入式宣教模式。坚持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相结合,顺应数智时代发展趋势和职工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年定制“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3+N”活动清单,常态化开展百场洪城劳模工匠宣讲、职工主题阅读和文艺演出进基层等3项传统活动;节点化举办党的二十大知识竞答、红色诗会、棋类AI人机挑战赛、职工AI摄影作品展、动感单车健身表演赛、“厂BA”“奔跑英雄城 一起红出圈”城市定向挑战赛等N项特色活动;创新性推出“理论学习+情景演绎”“党课+音乐会”“送爱国电影+送清凉”“主题阅读+脱口秀”等多种思政教育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形式丰富的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职工根植“中国梦·劳动美”价值理念。
二是品牌共创,专业赋能,构建协同型工作机制。以“工会主导、职工参与、部门配合、市场加入”协同机制为抓手,凝聚职工创作力量,组建“洪城劳模工匠宣讲团”,选拔职工文艺轻骑兵队伍,发动职工自创自编《加油吧,英雄城南昌》《奋进吧,南昌人》《最后一个下车》《丰碑》《擎起强国的钢铁脊梁》等文艺作品,以职工视角讲好劳动故事,让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联合宣传、网信、文旅、体育、团委、妇联、文联等部门,共享场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协同开展“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第九届职工运动会、迎新健步行等品牌活动,共同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广泛参与的职工文化;借力市场专业优势,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引入专业化团队参与活动策划执行,提升活动组织水平,增强项目趣味性和参与度,通过整合资源、群策群力,推动“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向专业化、精品化升级,实现“职工需求”与“专业出品”有机融合。
三是阵地联动,传播破壁,织就立体化宣传网络。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传统新兴媒介深度融合,用活线下活动阵地,发挥市工人文化宫“一宫多点”及职工之家、职工书屋、户外劳动者驿站等活动阵地辐射效能,年均举办猜灯谜、书画展等20余项职工文化活动和声乐、舞蹈、茶艺等44类公益培训课程,直接服务职工约22万人次,实现宣传教育“零距离触达”;拓展线上宣传矩阵,依托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开设“劳动创造幸福”“致敬劳动者”宣传专区,举办短视频大赛、线上竞答、云端创意画展等互动活动,打破活动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宣传教育“全时空延伸”;融合媒体传播阵地,深化“工会+党报”宣传模式,连续12年推出584期“中国梦·劳动美”专版,以生活化视角打造有温度的宣传内容,同时创新“工会+移动传媒”融合机制,持续9年推出540期《榜样的力量》移动电视栏目,每日在地铁、公交等地滚动播放34次,实现宣传教育“声量倍增”。
(二)工作成效
南昌市总工会向全市13540名基层工会干部和一线职工代表(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专题调查,结果显示该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一是覆盖范围逐步扩大。89.75%的受访者了解或知晓“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52.63%的受访者亲身参与过“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活动质量显著提升。受访者中参与了宣传教育活动的,72.5%是出于自愿和喜欢而主动加入;71.89%认为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受欢迎;73.8%反馈通过参与宣传教育,自身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升与锻炼;参与者对活动效果的满意度达93.48%。
三是社会反响持续升温。84.37%的受访者认为南昌市开展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内涵丰富、积极向上,对于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具有正向激励作用;69.63%的受访者认为本市或单位内“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