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推荐理由
在深化产改过程中,各地存在改革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不畅、产业工人诉求反馈渠道单一、技能提升缺乏精准服务、权益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吉安市通过在工业园区创新建立产改服务站机制,构建起集政策咨询、技能提升、权益维护、文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形成了系统化、精准化、常态化的产业工人服务机制,有效提升了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为深化产改提供了新路径,有效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1.打造“一站式”政策咨询窗口。产改服务站设立专门的政策咨询服务台,安排熟悉产改政策的工作人员常驻。通过梳理国家、省、市、县关于产改的各类政策文件,编制通俗易懂的政策手册,方便产业工人随时取阅。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及时推送最新政策解读文章、视频,确保产业工人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动态。服务站还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园区企业,面对面为产业工人讲解技能提升补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劳动权益保障等重点政策,现场解答疑问,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2.构建“全方位”技能提升体系。整合职业学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方资源,打造多元化的技能培训平台。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开设定制化的技能培训课程,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邀请行业内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担任培训讲师开展“点单式、个性化”服务,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授课。同时,组织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激发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精准化”权益维护机制。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充分用好“工会+人社+司法”工作机制,组建调解团队,为产业工人提供劳动权益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当产业工人遇到劳动合同纠纷、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问题时,可随时向服务站求助,调解团队将及时介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服务站还定期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产业工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严厉查处侵害产业工人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
4.搭建“复合式”文化服务平台。为丰富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产改服务站建设了职工书屋、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等文化活动场所。职工书屋配备了各类图书、报刊,满足产业工人的阅读需求;健身房配备了健身器材,方便产业工人锻炼身体;心理咨询室为产业工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服务,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服务站还定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产业工人归属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工作成效
1.政策落地见实见效。全市共成立了14个产改服务站,累计举办政策宣讲会530余场,发放政策手册6万余册,为2.6万余名产业工人提供了政策咨询服务。通过服务站的宣传推广,园区内企业和产业工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政策的知晓率大幅提升,已有2600多家企业积极落实技能提升补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政策,惠及产业工人12万余人次,有效激发了企业和产业工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2.技能水平大幅提升。依托技能提升体系,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课程1800余期,培训产业工人4.2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新增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4200余人。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80余个,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破解了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难题,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权益保障愈发有力。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0余起,成功调解240余起,调解成功率超过92%,有效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产业工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明显增强,主动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到96%以上。
4.文化生活精彩多样。职工书屋、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累计服务产业工人超13万人次,成为产业工人放松身心、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有效增强了产业工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据调查显示,产业工人对园区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园区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推广应用建议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产改服务站经验的宣传推广,引导各地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借鉴成功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建立类似的产改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和权益保障水平,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考察学习。组织产改工作人员到工作开展较好的地方实地学习考察,深入了解产改服务站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和工作成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产改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和保障措施等。
2.第二阶段:筹备组建。按照实施方案,推进产改服务站的场地建设、设备采购、人员配备等工作。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学校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3.第三阶段:宣传推广。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发放宣传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对产改服务站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企业和产业工人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开展试运行工作,收集企业和产业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服务站的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
4.第四阶段:总结提升。全面运行产改服务站,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定期对产改服务站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更多可*、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