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江西省总工会网站!
搜索
首页
黄发明劳模创新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4-04-23
浏览次数:0次

德兴铜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露天在产铜矿山,拥有大量的大型采矿设备,江铜黄发明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之初,就承担着这些大型矿山设备的机电维护,及在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中,打造一支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设备维护队伍的使命和重任。

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9月,由德铜第四代全国劳模、采矿场铲装工段电焊工、特级技师黄发明领衔,现有成员24人,其中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和企业劳模7人。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累计投资302万元用于改善活动场所和软硬件设施,114平方米的室内场地分为多功能教学室、钳电焊实训室和电铲模拟操作室等功能区,室外4000平方米的电铲铲斗焊接维修场地暨“电焊工实训基地”正在建设改造当中。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是最近三年,聚焦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汇聚团队智慧,解决了一大批矿山大型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的瓶颈问题,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设备自主管理和人才自主培养新标杆。

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打造规范运行“稳定器”。三年来,工作室推行了三大通用工种钳、电、焊加电铲操作的“3+1” 配置模式,并配置了机、电、采矿工程师,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建立了由1名特级技师和7名高级职称专业负责人的核心机制,分别领衔组建设备焊接工艺、电气、机械和运行等工作团队,管理更加精细。建立了领导联点挂靠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室相关问题,沟通更加顺畅。制订完善了工作室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成员淘汰机制、“导师带徒”奖罚激励等机制,运行更加规范。

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电铲是露天矿山采掘的主要设备。工作室敢为人先,对电铲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改造,成功解决了多项电铲裂纹焊接技术难题,积极探索以状态检测、设备点检、计划维护为基础的预知维修模式,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电铲管理体系,使得德铜铜厂采区电铲可开动率从2018年的86.3%提升到2021年91.51%,为矿山节约了千万元的成本。工作室还多次协助相关单位,自主成功修复多台重要采选设备的开裂变形故障,开创了多单位、同工种之间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近三年,工作室7项实用型专利获国家授权,发表了11篇论文,QC课题3次获得全国有色行业优秀奖、江铜集团全员创新创效奖8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470.26万元。

搭建平台,技艺传承,打造人才成长“孵化器”。近三年,工作室搭建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平台,举办了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班16期,并试运行兼岗人员培训,培训人员累计514人次,全方位打造职业匠人。2019年,工作室成员包揽江西省“天工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技师组和技工组的前三名;获2020年江西省“天工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装配钳工技工组第一名;获2020年全国有色班组长综合技能竞赛二、三等奖;2021年,包揽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江西省选拔赛前三名;获2021年江西省“振兴杯”国资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第一、第五和第九名。三年间,工作室成员徐成光、郭术何和邓先华先后被授予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10人获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工作室成为矿山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孵化器。

成绩属于过去。站在江铜集团“作示范、勇争先”新的起点,工作室将持续发挥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矿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人:
审核人: